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出山 第一章 记名弟子 (第1/3页)
元沧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的山坳中有个小渔村,毗邻大海背靠群山。 这小村里不过三十几户人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距离最近的小县城也要先走百里的山路,在沿着蜀南驿道向西一天的路程。 正至盛夏时,靠近海岸的灵虚山上,少年柳文川走在山腰的小路上,刚刚从那道观中走出来,身后背着个大竹筐,一双明亮的眼眸在四处寻找着山间的草药。 他正是这山下小村里的一户人家,独门独院的一个人儿。 柳文川这名字,听说是山上道观里那老道士给取的。听着名字很儒雅,可在小村里他就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虽是孤儿,但柳文川面目清秀,浓眉大眼,虽不算出彩,但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是顶好的少年郎。 据邻居于老头说,他的爹娘是在一次出海打渔遇了难,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当时,他好像就那么大吧,老爷子抬手比划了半天,也记不得到底是几岁了。 再后来,就是谁家有口吃的就领回去养上几天,跟个流浪狗似的混到了十岁。之后他便开始自食其力,就这么在村里活到了十六岁。 身后这座灵虚山上那灵虚观,里面住着四个人。 一个自称至缘真人的老道士,酒糟鼻子小眼睛,爱喝酒;一个每天拎着扫把扫地的独臂老人,背靠着院子里的枣树能睡一上午。 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青年道士,没事就去偷看小村西头王寡妇家的少女王小芽;一个勤奋好学,好像富家公子哥儿的小道士,眼神总是不善的瞪他,似乎很不待见他去观里蹭吃蹭喝。 没办法,村里人在山上采点草药,海里打鱼都是勉强过活填饱肚子,谁家都不富裕。 年少的柳文川也就靠着在海边帮忙捡捡鱼,山上采点药换上一口吃的。多的时候都要去山上跟老道士那四个人蹭吃喝。 老道士慈眉善目,每天更像个教书先生,柳文川的心里知道,这老道士对他还是和善的。 十六岁的柳文川,这些年里登山、拉船没少出力气。旁人家的孩子哪有这么小舍得干这些粗重活的,也就是他没的办法。 用老于头的话说:“人活着,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事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今儿在山上,发生了一件让柳文川非常高兴的事儿。早上的时候他喝了碗稀粥,正准备去海边帮着村里的徐二叔捡鱼,却被山上下来的青年道士大师兄诚器叫住。 说是老道士叫他上山,有重要的事儿与他说。 然后这位一直让他叫大师兄的诚器,挑了挑眉,笑嘻嘻的问:“今儿看到我媳妇没?” 柳文川翻了翻白眼,“谁是你媳妇?” 王婶听见了不撕烂你的嘴,追到山上骂你一晌午你都忘啦?但他还是摇了摇头,说了句“没瞧见。” 诚器便自己蹦达的朝着西头跑去,嘴里还嘟囔着,三天看不着心里想得慌,媳妇我来咯... 柳文川来到山上,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他特地绕了个大圈子,在几处熟悉的地方采了些草药。这片大山里,他早就和于老头逛的熟门熟路,闭着眼睛都能走的出来。 到了门口时,扫地的宦爷正靠在枣树边上打盹,似乎听到了他的脚步声。睁开眼睛,见其满脸的汗水,端了一碗水送了过来。 宦爷虽然平时不怎么说话,还经常偷懒,但每天院子里都会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听说曾经还是个武林高手,但跟着宦爷学了五年的功夫,他和那位道观的小道士二人依旧都只是在扎马步,一遍一遍的左拳右拳。 好吧,似乎这位宦爷也就是个街头卖艺的把式。 喝了碗水,柳文川道了声谢以后,进了屋子,瞧见老道士正在对那个叫齐羽的小道士在讲道。他没出声,就那么站在门口。 老道士见他进来,示意他坐到里面的蒲团上一起听。 这么多年,柳文川在这里读书写字着实学了不少的东西。老道士没事就会给他几本书看,让他有不懂的地方就来询问。 他对每一本书都是一字一句的在心中研究推敲,道理这东西,他从来都不嫌多,更是有不懂的地方都会记在心里,真的虚心求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