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一统天下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统天下篇 (第1/3页)

    12月14日,皇帝到讲武台亲自观看连弩的演习,便是准备来年的大举亲征!这一点连契丹人都看的非常清楚,耶律呼图出使大宋归来,对辽主耶律贤说“四方僭号之国,宋皆并取,唯河东未下。今宋讲武习战,意必在此。我当先为之备”但大辽南京留守(幽燕地区的最高长官)韩匡嗣却认为绝无是理,所以不设备。

    太平兴国4年(979)正月,赵光义像闲谈一样问了曹彬一问题“你说说看,当年周世宗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亲征太原而失利,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曹彬摇头,就事论事“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皇帝选在甘草地里屯兵,军士水土不服拉肚子,没法不撤。这都不关城墙的事”赵光义再问“朕今举兵,卿以为何如”曹彬瞬间紧张,突然明白了事情有多重大。于是深思再三后的他说出了下面这段被后人骂得狗血淋头的话“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欣戴。若行吊伐,如摧枯拉朽耳”赵光义哈哈大笑,帝意遂决。但历史可以作证,曹彬是真的不知道在那个大贱人心中有着一个怎样疯狂的计划。

    全体宰相集体反对。以首辅薛居正为首,旁征博引,论述北汉是打不得的。首先是柴荣的例子,论证北汉只需坚壁清野,再加上契丹援军,就足以独立。接下来是赵光义哥哥的例子,话语变得微妙,但以赵光义的智慧足以听懂。连神威显赫的赵匡胤亲征都做不到的事。你赵光义凭什么说可以?最后薛居正说:北汉已“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且人口也快被先帝迁光了。还有什么必要定要攻打它呢?赵光义听完后冷冷地问“那么你们想过没?先帝为什么要破契丹、迁人口呢”宰相们愕然。皇帝的回答让他们彻底低下了头“正是为了今天”讨论就此结束!

    1月7日,赵光义派张洎、句中正2人出使高丽。通报宋将北伐。这是做什么?难道那时的高丽都强大到能威胁大宋军队的程度了吗?所以开战前要先打个招呼?不!赵光义在敲山震虎,真正目标还是契丹。于是当契丹听到从高丽转来的这一消息时,真的坐不住了。耶律贤派来使者询问“何名而伐汉也”注意只是询问而非警告。似他们只敢问一个理由。像当年耶律德光那样对中原国君大呼小叫的日子已过去太久太久了。相反赵光义的回答极其强悍有力“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10日,赵光义下令,以北宋第一勇将潘美为先锋,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4将进攻太原城。按分配。崔彦进攻东城、刘遇攻西城、李汉琼攻南城、剩下的北城是曹翰的。因太原皇宫在西城,相应地西城防御体系最强。刘遇恐难当大任,提出与曹翰换一下任务。但曹翰此时正因皇帝对自己的轻视而不爽呢。何况其他3人都是节度使,只有他是官低一级的桂州观察使,为什么要去直面最强的敌人,给别人当炮灰?曹翰执意不肯,刘遇执意要换。最终还是赵光义出面,给了曹翰一顶“智勇无双”的高帽,并说西城非卿不能当。曹翰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11日,命郭进火速进发石岭关,以求挡住必然会南下救援的契丹铁骑。

    15日,皇帝在长春殿为潘美大军饯行。席间刘鋹、钱俶、陈洪进等四方降王作陪。刘鋹那贱人又作了一次无耻的表演。

    赵光义在开封城内反复思量着2个选择。

    1学他哥哥。静等。事实上这也是最好最正常合理的选择。他现在派出去的都是他哥哥当年得力部下,他仍可相信他们的战斗力。但大贱人细如毫发的心灵分厘必较,他清醒认知到不能这样。因坐镇国都静等胜利。不是每个国君都有资格享受的待遇。他哥哥之所以能那样,是因之前勇冠三军。把前半生都扔进了军队里且战无不胜,才得到了遥控指挥军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