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确立国本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确立国本篇 (第2/3页)

一次调整:宰相:韩琦、曾公亮;参知政事:欧阳修、孙抃;枢密使:张昪;枢密副使:包拯、胡宿。当然还有一人也需重点介绍:调回京城的司马光担任了一非常绝妙的职务:修起居注(不久前还刚被任命为知谏院的谏官)这是比馆阁学士们更能接近皇帝的差使。每天工作就是给皇帝写日记,他可最大限度了解皇帝每一个举动。这样,他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到皇帝的心理动态,知道在什么时间跟皇帝说什么话。

    26日,这一天是仁宗的悲伤日。出生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这就像天地神灵跟宋仁宗开的大玩笑!

    他想儿子,为生出儿子想尽了一切办法,同时也有了效果。短短2年多,后宫接连生出了5个…女儿!这简直让人欲哭无泪,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哪怕有一个是儿子都好!皇宫内院都特意建了座潜龙宫给未来的太子住了。可为什么老天就是不开眼!

    关于这一点,实在应给仁宗皇帝正名。这不是他无能,实在是他敌不过整个汉民族的集体命运。中原陆沉,神州板荡,全民族沦陷于异族。试问这样的结局都跟仁宗有没有亲生儿子有关!他的生育问题,难道只取决于自身某些器官的健全?

    不!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尽管最难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27日,司马光就挑在皇帝心灵极其薄脆的时刻,写了道新奏章。他没像范镇、包拯、唐介那样简单粗暴地要求立皇太子,而是说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立东宫太子,只恳请您在宗室内选一聪明仁孝的好孩子,先收为养子,好好培养。让天下民心官场暂定。等他日皇太子出生,这位养子就可退归藩邸。只当是为国家培养了位好臣子。何乐而不为?

    当天,仁宗皇帝拿着奏章看了好久,面无表情,仿佛仍和往常一样,继续沉默,躲进自己悲哀的心情里,谁也不理。但突然他说话了“难道非得选宗室子弟入嗣吗”没等司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语“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议,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司马光如是说。他平静地顺着皇上的话。把中心议题悄悄往实施上推。

    仁宗点头道“这没有害处啊!选宗室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给宰相们吧”

    从没过的大进展!换一个人,心脏定会剧烈狂跳起来,那意味着是命令宰相们实施了!可司马光马上就拒绝“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说着就请辞告退了。

    搞什么?好容易皇帝亲口答应,居然就这样轻飘飘放过去了!但别忙!当天司马光的演出还没结束,他从皇宫出来,直接走进中书省,向宰相们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江淮的盐事。例行问答结束后。首相韩琦却没放司马光走。韩相公大有深意地望着他,像期待着他说点什么…可等来的却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韩琦先开的口“今天皇上还说了什么”司马光继续沉默,好一会后才回答“所言宗庙社稷之计也”之后韩琦微笑。再没说别的,让司马光离开。

    至此。当天事情才算结束。司马光仍平静地走出了中书省,他知道己给韩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深刻,且极好!

    当皇帝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转交中书省时,他第一时间拒绝了。这在后面和韩琦的谈话中证明:是绝对正确的决定。如由他来转交。这就造成了一说不清的事实。即立太子这件事是由他司马光一手促成的。连命令都是他从皇帝那里得到,向整个中书省下达。宰执大臣们被晾在一边,完全被动!

    这样做。简直是把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让整个官场统统歇菜。这样贪婪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一小小知谏院的京官,简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韩琦当面就点醒他,当天到底和皇上谈了什么。别以为皇宫内会有什么秘密,别想耍花样!而司马光表现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选择说实话“宗庙社稷之计”就是立太子的事。整个事件过后,他让宰执大人们觉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难能可贵的又很会做人。

    在这种认知下,韩琦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给了司马光一天大面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陈洙的御史找到司马光,像闲聊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