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二次南征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次南征篇 (第2/3页)

  岳飞把剩下的人再次分成两批,一批埋伏在山脚下,一批人跟着他剿匪。那天山脚下是这样一场景:顶多二三十个大兵站在山下挑衅,要土匪们投降…山上匪徒们忍无可忍,哪怕是为以后能过得清静点,都得狠狠胖揍这些不知死活的!

    于是匪徒们冲了下来,大兵们逃,匪徒追,有伏兵,匪徒再打,突然间一切消停?山上投降了,匪首成了俘虏,被山上的商贩们押了下来…完工!

    军队基本没伤亡,土匪全体抓到,匪资没损失,全部充公。考虑到以上是用微小兵力来完成的,这战绩堪称完美!

    这就是岳飞在这段时间里的官方记录。可一位史学前辈、曾任北大历史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公认“20世纪研究宋史第一人”的邓广铭先生认为官方记录是假的,岳飞真实经历应是参加了燕云战役,且是跟着郭药师冲进幽州城,被萧干从城里狼狈赶出,一路徒步逃蹿回营地的宋军一兵…

    理由是岳飞孙子岳珂编写的《金佗续编》里收集了岳家军中几个幕僚的随军杂记,其中一段记载说岳飞曾自述到过辽国幽州(他误称为黄龙府)城下,看到的城墙像小山一样高。于是邓先生推断:岳飞一生能到幽州城下的唯一机会,只有在他充任敢战士小队长时!因之后的岳飞一生都没能越过卢沟桥…

    这推断似有道理。但有一点:《宋史 岳飞传》本身也来源于岳珂为其先祖所整理的各种资料,如上面的剿匪事迹就出自《鄂王行实编年》。那么请问邓先生:您不信岳珂说的,却信岳珂另一本书里提到的幕僚笔记里的岳飞某次聊天,这是什么道理呢?

    恩,关于岳飞的种种,让后面的具体事例来说话。未来的最后一位大人物登场:两宋最大的矛盾体张浚!作为未来帝**方的一把手,张浚的现状很耐人寻味…

    他中了进士、当了官,是京城里的太常簿。这只是负责国家礼乐制度的太常寺里一小官,没实权,是典型的文官熬资格的地方。

    查《宋史 张浚传》,他这段时间里啥也没干。查《续资治通鉴长编》会发现他很活跃,就在开封保卫战打到最危急时刻里,他都在上蹿下跳。

    当时姚平仲偷营失败,全城人心惶惶,张浚觉得自己必须说话了,他看到了问题最关键点!他说责任都在李纲身上,他太专权了。应引咎辞职!

    专权…这两个字是赵构、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等所有南宋上层人物在未来十几年里和张浚共事后,得出的共同心声…

    李纲命解潜驻守威胜军、刘韐驻守辽州、王以宁、折可求、张恩正驻守汾州、范琼驻守南北关。欲三道并进,救援太原城。但诸将都以圣旨为名,拒绝听李纲这宣抚使的调遣。

    于是8月1日,各军不听节制,各自开打。先是刘韐,被金军全力击败。之后是解潜,在关南被金军击败。最后是张恩正,他与太原知府张孝纯之子张灏率兵17万,夜袭在文水的完颜娄室。小胜。明日再战,大败。折可求也兵败子夏山。于是整个河东一路震恐。太原南面的威胜军、隆德府、汾州、晋州、泽州、绛州的百姓们纷纷渡过黄河南逃…

    3日,范世雄率湖南兵来到前线,李纲准备重整旗鼓,同时上疏极论节制不专之弊。但大宋朝廷不再给他机会了,把李纲召回朝廷,重新任命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

    1126年8月14日。金军第二次南征。兵力配备、元帅分工、进军路线都和上次一模一样:完颜宗翰率西路军,从原大辽西京道首府大同府出发,攻下重镇太原。完颜宗望率东路军,从原大宋定州路保州出发,攻下重镇中山、真定,两路金军预计会合于开封城下…都熟门熟路了。没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