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绝后,我成了世一教_第476章 咒术回战三回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咒术回战三回目? (第3/4页)

中任何一个都能够前插推进到锋线,进而跟伊布形成配合,尤其是伊萨克前插的时候,可以直接变成双前锋。

    而在防守的时候,这两个边锋又会经常退到中场位置,跟着几个弟兄一起参与对博格巴的骚扰。

    球员在球场上的站位不是固定的,而是不停地移动不停地跑。

    这就是现代足球的特点,谁更善于根据局势来进行流动,在局部区域内制造人数优势,谁就能够控制一场比赛!

    现在,瑞典队就在控制着比赛的节奏。

    由于德尚肯定在想着如何通过先进球来打乱瑞典的节奏,这也将迫使法国人在上半场的时间就要压出来打。

    但如果法国队真的压出来了,那瑞典的反击,也就来了。

    ——

    如果说瑞典队的前场靠伊布,中场靠福斯贝里,那后场就是靠林德洛夫。

    潘毅对他最满意的点,倒并不是他在防守上的日益稳健和老练,而是他越来越出色的位置感和无球策应能力,当然还有他那看家本领——出球能力。

    可以说,从欧洲杯到现在,瑞典队在不断地进步,而林德洛夫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现代足球的理念中,就连门将很多时候都要担负出球任务,更何况是一个后卫?

    如果连后卫都无法出球,那对方的前锋一逼抢,岂不就是要拱手把球权让出,或者干脆就是直接被断球进球?

    在这支瑞典队,由于伊萨克松是一个传统门将,格兰奎斯特是一个传统中卫,而且这两个人都三十多岁了,已经没有可塑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拥有一个可以稳定出球的、还未满22周岁的林德洛夫,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现在的他得到了潘毅的亲自指导,在欧洲杯期间也是飞速成长。

    不管是在后卫线上的直接向前输送炮弹,还是在中卫位置时向两边的横传分球,还是队友在边路拿球时的接应,都做得非常到位。

    这也就意味着,他离世界顶尖的出球中卫又近了一步!

    就像现在场上的这一次,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40分钟,上半场即将结束前的五分钟。

    韦恩布鲁姆被坎特死死看住,没有地方出球了。

    因为不管是福斯贝里,还是卢库塞夫斯基,这两条传球路线都被限制了,就连内收过来的拉尔森这边都被帕耶牵制着。

    如果不能够分到左路,那韦恩布鲁姆就只能回传了。

    可回传就代表着重新组织,代表着法国的防守将得到重组的机会。

    就在这种时候,林德洛夫举起手往前跑,跑出了一个空间。

    韦恩布鲁姆见状赶紧分球,球也恰到好处地来到了林德洛夫的面前,后者则是接球后开始沿着右路往前推进。

    当球靠近右路的时候,圭德蒂也第一时间转移过来,吸引了埃弗拉的注意。

    这顿时让法国的整个防守都朝向右侧倾斜,毕竟瑞典队现在摆明了是要打自己的右路,如果他们的防守不跟着转移过来的话,很容易就会被瑞典队给打爆掉。

    可当法国的整体防守重心朝向埃弗拉所在的这一侧倾斜的时候,林德洛夫却注意到了己方的左路,卢库塞夫斯基已经跑到了一片没有人防守的区域。

    这是一个反向斜插,原本站在右边前卫位置的卢库塞夫斯基,悄摸摸地跑到了左边!

    这原本应该是属于萨尼亚的控制区,但是现在整体朝向右侧倾斜,萨尼亚也没有注意到左侧大片空当处出现了一个黄色的身影。

    林德洛夫马上一脚斜长传,直接将球从右路转移到了左路。

    在弧线球划过的地方,很多法国的球员都抬起头来看,然后第一时间感到诧异,因为他们意识到左路竟然出现了一个卢库塞夫斯基,而且也没人去防守。

    就看到卢库塞夫斯基将球停向自己的前方,接着一个加速追上去,顺便大力一趟,整个人快速地从左路发起进攻,很快就来到了法国的禁区前沿一带。

    伊萨克迅速地过来接应,这时马图伊迪也赶紧跟着他跑到左侧。

    但伊萨克只是做了一个急停,就转身沿着禁区前沿往里跑。

    马图伊迪看到卢库塞夫斯基已经带球过来了,只能是先撇下伊萨克,去防卢库塞夫斯基。

    这也算是帮失位的萨尼亚擦屁股了。

    但卢库塞夫斯基根本不等马图伊迪贴过来,直接就是一个贴地横传,把球传到了伊萨克脚下。

    这个年轻的瑞典前锋得到卢库塞夫斯基的传球后,顺势探入禁区,他切入的方向正好是在直接面对球门,面对着洛里!

    这时法国中卫乌姆蒂蒂也已经跑回来了,看到伊萨克似乎要射门,大惊失色之下赶紧扑了上来,准备封堵这次射门。

    但伊萨克却脚腕一抖,把球分给了右侧已经等候多时的伊布。

    伊布接下来做的事情就简单了,直接抡起他的大长腿,一脚干净利落的低射。

    球从洛里的左侧钻进了球门。

    “……球进了,瑞典队进球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