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1/2页)
姜沃将两物细细收好,继续去整理其余行装。 ** 使团出发前,姜沃先去拜见了过年归京的孙神医。 孙思邈一见她便笑道:“你再不来,我就要去寻你了。” 然后将早准备好的匣子递给她:“里面是几种我试着调的药以及针灸的穴位图——但我到底没有亲去过雪原高地,只是根据你那本医书里所写的‘高原反应’之病源调配的药方。” 原本别说唐朝时没有高原反应的概念,哪怕到了清朝打藏地时,朝廷对于士兵的高原反应还以为是‘瘴气所逼’。 可现在不同了。 姜沃接过孙思邈的药匣。 “多谢先生。这回使团中有许多兵士,皆是身强力壮又要赶路,只怕不少人会有高反。” 且除了药和针灸方外,姜沃还按照现代医学研究,带了大量的糖。 若是这一次试得缓解高反之法,将来大唐与吐蕃再起纷争,又能少一巨大掣肘。 “先生,我去了。” 孙思邈颔首,笑意温和而饱含关怀:“好。此去平安。” * 永徽二年二月。 大唐使团离京,出使吐蕃。 未及四月,至吐蕃都城逻些。[3] 作为使节,到逻些的当日,姜沃便一身素衣,前往吊祭先赞普。 * 与大唐的丧仪皆是白色不同,吐蕃丧仪,人皆‘断发、墨衣’,还要‘黛面’,即把面容涂成青黑色。 于是姜沃目之所及全是一片黑色。 黑色的灵幡,黑色的丧衣,黑色的人面。 几乎让人觉得眼盲。 直到在一片深重的黑色的灵前,有女子转过了身。 她亦有着一张被墨染过的面容,连五官都看不太清。 唯有双眸依旧明亮。 第84章 吐蕃国俗 铺天盖地的墨色中。 文成转过身来,以断发、黛面、墨衣之态,面对她故国的使团,神色很平静坚强,似乎永不需要旁人的担心。 似乎要以坚毅的姿态告知她的故国:她永不会丢掉大唐公主的气度和尊严。 姜沃望着文成的眼睛。 依旧明亮,依旧坚定。 只是,在看清姜沃面容后,这双眼睛变了,像是一直压抑着暴雨的天空,终于起了风,像是一座休眠许久的活火山,忽然迸出些微岩浆,像是……孩子离开家太久一直撑着的坚强,再见到亲人时的星点泪光。 ** 当年禄东赞作为使臣到大唐时,鸿胪寺相迎,此番大唐使节到达吐蕃,已为大相的禄东赞也未亲自露面,而是也令吐蕃官员相迎。 吐蕃,与其余四夷宾服不同,总是力争与大唐的平等地位,甚至一直在跃跃欲试的挑衅。 毕竟其民风上下彪悍,最崇尚武力。 使团进入吐蕃境内,姜沃就曾发现有人头上带着一根狐尾,走在路上很受人唾弃似的。 崔朝在旁解释道:“吐蕃人尚勇武,更以战死为荣——若是一家中代代有战死的男儿,则被人敬为第一甲等门户。若是在战场上怯懦战败的,就是这样,头栓狐尾,不配为人,见人都要作揖两次。” 姜沃见人群中畏畏缩缩,甚至被人戏弄的狐尾人,深深体会到了吐蕃人的秉性。 她忽然就想起了二凤皇帝所忧。 “外夷强梁,世为纷更。” 何以保国? 礼法?文义?诗书? 吐蕃或许会慕中华风物,和亲事后,吐蕃也曾派出使团来长安学习《诗》《书》等典籍。 但这并不能让他们敬畏。 他们认的始终是更锋利的刀剑,更强大的武力。 正因极其崇尚武力和强壮,吐蕃对女人的态度—— 赶路时姜沃见到的吐蕃女子不多。 但姜沃很快就亲身体会到了。 * 她作为使团正使,虽心系文成公主,到赞普祭堂后也先去寻望文成公主,但四目相对彼此认出后,两人都迅速掩下激流般的心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