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节 (第1/2页)
* 说来,王老尚书在吏部为官数十年,专管择官审官事。 他自问目光如炬。 但现在,他深深怀疑起了自己—— 他竟然一直觉得,王神玉才是吏部最不省心的人! 此时忽然惊觉:跟姜沃与裴行俭比,王神玉简直是个乖孩子啊。 王老尚书之前曾叮嘱过他们:这选官制啊,要事缓则圆。 当时姜沃一口一个‘尚书老成持重,顾全大局,实乃金玉良言。’。裴行俭亦点头应道‘必思及全局,慎拟奏疏。’ 你们……就是这么‘顾全大局’‘慎拟奏折’的?! 王老尚书只觉得自己心口都疼起来—— 就见眼前递上来一个瓷瓶。 他那‘稳重谦和’的下属姜侍郎诚恳道:“这是孙神医配置的保心丹,老尚书吃一粒吧。” 王老尚书:…… 准备的真齐全啊! 你们也知道,这会给我老人家一个沉重的打击啊! * 王老尚书当真吃了一颗保心丹。 这才开口道:“不成!” 王老尚书都不让姜沃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道:“今岁一下子将入流官裁为‘五百人’,已然是大动。” “小裴所说的本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配拟也罢了——毕竟入流官的员数大大减少,若是依旧按照原来的‘关试’法,不免被人指摘咱们吏部按私心私情选人。” “若是行资考,有考卷作为依据,到时候吏部也省事些,拿出去考卷也能堵住旁人的嘴。” “可你这个再将所有人压三年再考之事,绝不可行!传出去,朝臣们怕不是要掀了吏部的大堂。” 说实在的,资官守选是个好想法,尤其是将来候选官越来越多时,有‘守官’制度,能大大缓解吏部和朝廷的选官压力。 只是,今年绝不可行! 王老尚书甚至带着些痛心疾首问姜沃:“你原先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这次如此急切,难道不知路要一步步走?” 姜沃不由笑了。 她给王老尚书致歉道:“老尚书说的是。我心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 “只是……若今年吏部只提出所有候选官一体考核,只怕朝堂中反对之声也很大。” 人性多半如此,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够靠家世、名声得到官位的人,谁愿意再去辛苦准备考试? “可若是他们听闻,还有个资官守选制,他们甚至连考试都没资格呢?” 想必他们就会愿意,甚至急切来参加本年考试了。 生怕将来这个守选制度推行开来,他们想考试还得等三年! 就像王老尚书,方才对裴行俭的考试制度觉得激进,但姜沃一提出‘守选制’,惊的王老尚书立刻觉得:小裴的主意不错哎! 姜沃想的这个主意,自是来源于鲁迅先生大名鼎鼎的开窗理论:人性如此,如果屋里太暗,提出说开一扇窗来改变,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激烈提出要拆掉屋顶,大家说不定就会接受开窗了。 其实,不光是鲁迅先生的理论。 姜沃亦想起了太宗皇帝的一句话。 而裴行俭,显然也想到了,他笑道:“我懂了。姜侍郎此法,是按照先帝的兵法: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3] 姜沃深深感慨:这世上闪光的灵魂,总是不谋而合啊。 第123章 大唐公务考 显庆二年五月下旬。 英国公府。 李敬业正在勤练弓箭。 看上去格外意气风发—— 才过去不久的端午佳节,在崔司业的主持下,国子监六学里的数千学子,举行了射粽赛。 李敬业射得第二名,大出风头。 于是这些日子他阳光灿烂的很。 但同时又遗憾自己到底不是头名,因此近来继续勤练射箭。 直到叔父李思文过来叫他:“你怎么还在练射箭?还想着自己被人压一头的事儿?对了,你说这回国子监骑射头名是谁来着?” 李敬业道:“东平郡公之子程务挺。” 东平郡公程名振,是跟着先帝打过刘黑闼的将领,因功封郡公。 程务挺作为其子,也是将门出身,骑射自然好。 但在李敬业心里,郡公,比他祖父的国公爵位要低,说明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