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9节 (第2/2页)
没想到,吏部姜侍郎亲自批了准刘仁轨调离门下省。 虽说没有按李义府的心意,给刘仁轨削成白板,让他以白身去军队中。 但刺头走了就好。 李义府继续快乐卖官。 * 作为吏部侍郎(人事主管),此次调任事,姜沃是特意跟刘仁轨谈过话的:组织上知道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你是秉公行事,倒是上峰褊忌。 故而此番吏部按照许侍中之言,将你调离门下省送入军中,并非贬黜,而是量才而用。 且这一回征百济,是有李勣大将军和苏定方大将军两人亲自挂帅。 正是最好的教学战。 刘仁轨也很干脆坦率,欣然领此军务,甚至还跟姜沃直白道:原以为把李侍郎得罪死了,又把顶头上峰许敬宗的面子扫了,得被罢免官职呢。 没想到此番还能留住个五品官位。可见已然是吏部回护周全,圣人宽容大量,他必尽忠职守! * 姜沃知道他会的。 史册上,刘仁轨在之后几年,一直镇守百济,并于白江口一战,稳定发挥大唐武德,以少胜多,大破倭国水军。 打的倭国迅速‘认清形势’,终唐一朝,再没有主动敢招惹过大唐,而是一直保持积极靠拢不断‘学习’的模式。 姜沃并不是坐在长安城里,空想倭国的银矿。 而是,早就送去了这位能镇压新罗、百济、倭国的硬核狠人。 其实非得这般硬核狠人,而非君子,才能制住某些外夷。 姜沃知道,别看现在新罗被百济和倭国联手打的嗷嗷叫,哭唧唧来大唐求援,一副忠臣虔诚状。 但在大唐灭掉高句丽和百济后,新罗作为朝鲜半岛剩下的唯一本土大势力,越来越膨胀。在大唐的安东都护府内迁后,新罗就趁机算是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那时候,新罗已经忘记了,因‘百济阻拦他们给唐朝上贡’,他们曾向大唐求援的旧事。 反而摇身一变,也开始阻拦倭国给大唐进贡,甚至是阻拦倭国遣唐使。 有的外夷,真的是只服武德。 还非得是刘仁轨这种狠人的武德才管用。 ** 显庆五年,三月底。 东征百济的水路战船,已经能遥遥望到陆地的之时,走陆路进入辽东的李勣大将军,已经先一步到达高句丽地界。 正在漫山遍野抓叛军中。 此事颇耗时间精力。 这日,先锋将薛仁贵抓到了一条大鱼。正是负责与百济国联络的高句丽叛军。 从他口中,李勣大将军‘亲切问出’了一些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防守情报。 思量片刻后,李勣决定派人快马将此信送与苏定方—— 两日前,苏定方处刚来信报,已经破熊津江口的百济军队,成功登陆百济,正在把战线往前平推。 见李勣命人去速送情报,副将孙仁师不由问道:“大将军,咱们这边平叛,大约一两个月也就完了,到时候便可去百济都城泗沘城下与苏大将军汇合。” 何必急于将百济义慈王的消息与苏大将军送去? 李勣却只是摇摇头:“咱们这边既然需要一月余,只怕来不及与苏定方会合了。” 孙仁师:? 他知道苏大将军作战勇猛,但从前是打西突厥、吐蕃,那是骑兵战自然快。 如今却是海战后接着攻城战啊,难道一月内能灭了百济不成? 李勣不再理会别人的异议,只派出一队精兵去送信。 * 且说,孙仁师的想法,也是百济国的想法。 百济朝堂上,以国王义慈王为首的一派人,觉得唐军远道而来,且不如他们常习水战,定然是疲劳之师不足为患。 当然,也有一部分悲观(清醒)派,觉得唐军这次是大军压境,战船连天而来,只怕是锐不可当,要举全国之力防范才是。 朝堂之中,只要有争议,就需要时间来解决争议。 百济国的两派吵了几日后,终于有了结果—— 倒不是他们吵出了结果,而是苏定方友好体贴的,替这些‘选择困难症’做出了选择。 他亲率精兵,兵临城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