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小娘子_宋家小娘子 第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家小娘子 第2节 (第1/2页)

    毕竟老宋家三房都住一起,大大小小,子息旺盛,分分钟就出破绽了。

    在古代,子息多,便是旺家之象。

    老宋家这样的,一个个小的都身体健康,没病没灾,长得好好的。十八里乡都羡慕的紧。

    但儿孙多,吃饭的嘴巴也多。

    年景不好的时候没饿死,可都是奶奶孙氏持家有方的功劳,钱都只花在刀刃上。

    享受过现代想吃就吃的生活的宋思意,哪里能接受接受要肉没肉,要菜没菜的生活,简直太痛苦了,从奢入俭难啊。

    这不年纪小小的,总是使唤二房的宋明晏帮自己干这干那,总得想点办法弄些吃的。

    好在她上辈子是生活区博主,哪都掺一脚,学了点东西。

    哪怕老宋家日子一向过得紧巴巴,一年吃不上几次肉。

    但是凭借宋思意的小智慧,总能在山里河里搞点东西,来贴补一下家里的伙食,偶尔还能拿出去卖钱。

    这也就是二房的宋明晏愿意被自家小妹妹使唤的原因。

    不过是洗手的功夫,宋家三房的人都到了堂里,在桌上摆了饭。

    宋明诚也刚好回来。

    老宋家没有女子不让上桌的习惯,一向都是在一张桌上吃的。

    今天依旧是那几道菜,除了那两道鱼,没见多少荤腥。

    不过谭氏手艺好,几个小的已经馋到流口水了。

    宋明诚念书一旬才回一次家,一向都是高高兴兴的,这次却一反常态,清隽的脸上透着一丝愁绪。

    瞧着几个小的流口水的样子,老宋头坐在主位没有动筷,而是叹了一口气。

    所有人都聚焦过去,看着爷爷,不理解他为何还不动筷。

    老宋头搓了一下手,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说道,“大志啊,明诚去考试是件好事啊。”怎么能不去呢?

    宋大志低着头,不言语。他自然也知道,自家的愿望就是能改换门庭。

    但是这童生试的结保钱,却不是小数目,要足足一两银子,银子不凑手啊。

    本意是再等两年,差不多就攒够了,刚好下场。

    没想到山秀才竟然现在就让宋明诚下场考试。

    一下子就把宋大志打懵了,十分措手不及。

    宋大志的收入放在村里绝对不算低。他小时候机灵跟着镇上酒家的掌柜学了几手算盘,便在乡里最有名的高员外家做账房,每月有近一钱银子,算是整个高姚村比较出息的了。

    但是村里一向讲究,一家人要齐心。

    父母在,不分家。

    除却明诚读书的费用,其他的钱也都是交到孙氏手里统一分配的。

    宋二志和宋三志只是务农,家里孩子又多,开销也大。

    老宋头沉默了片刻,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妻孙氏,奶奶会意地去了堂屋取了三个荷包出来。

    三个儿子都没能完成宋老头的愿望。到了孙辈,宋明诚六岁便启蒙了,送到山秀才家念书。

    宋明诚聪慧常被夸赞天赋,比那三岁启蒙的娃儿都学得快,又让老宋头重燃了改换门庭的希望。

    说起来,也正是老宋头望着自家子孙辈有出息,才让宋大志,请了高员外家小儿子的教书先生取的名字,免得还是摆脱不了村里的土气。

    高姚村还不知道多少人看老宋家的笑话,觉得他们泥腿子异想天开,得了毛病才送去念书。

    正是因为这样,老宋头偏想宋明诚能有出息。

    但好在宋思诚念书一向勤恳,做出的文章常常被山秀才夸有灵气,也坚定了老宋家的心。

    老宋头接过孙氏递过来的荷包,打开最小的那个荷包,说道,“这是咱们丫头做手工,卖山货赚的钱,虽然不多,但是爷爷都替你攒着呢。你现在也八岁了,还是你自己保管吧。”

    宋思意接过爷爷递过来的荷包,原本坐等吃肉的心情都不免酸涩起来。

    去年年景不好,爷爷奶奶也没用自己攒的钱,都替自己收着。

    年景不好的时候,外头那些人家卖儿卖女都有。

    去年他们也就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一个个小的就是一张张吃饭的嘴巴,嗷嗷待哺。

    就这样,爷奶也尊重她,没动过脏心思。

    “这个,是每个月大家上交公中的钱。”老宋头拿着第二小的那个荷包说道,“老大家赚的多,就交的多。”

    “至于这个,是每年地里的收成。原是打算置地用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老二,老三,你们先说。”

    宋二志一听自己老爹都发话了,忙说道,“大侄子考学是要紧事,是全家的事,我无条件支持。”

    宋三志也疯狂点头,大家都是老实人,没那么在乎弯弯绕绕的。

    宋老头满意地看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直接做主了。老大啊,就从公中出结保钱。但是这钱不是无限挥霍的。”

    宋明诚抬起头,看着桌上的人,十一岁略带稚嫩的声音,目光却十分坚定,“爷奶,爹娘,二叔三叔婶婶们,我知道家里供我念书不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