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_大唐种田指南 第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3节 (第2/3页)

对待吃食了,仿佛她面前是自己从未触碰的昂贵的圣贤书似的,问就是严阵以待。

    *

    三个小女孩儿再怎么吃都吃不完,以至于他们还剩下大半锅豆腐脑,高长松思索着,觉得自己这锅豆花不说十分成功,也有九分了,自家吃不完用来还邻里人情刚刚好。

    豆腐在他们村庄是稀罕货,不说贵,却很少有人能去镇里买了再带回来。

    于是嘱咐高香兰他们:“前些日子家中蒙难,领里少不得来帮衬一二,此时得了这件吃食,自应分与他们。”

    村上一共三十二户人家,与他们亲厚的有十几户,剩下的关系平平,也就来吊唁一下,手上没提东西,高长松家也请他们吃了饼,人情也就还清了。

    豆腐脑一户一碗,正好将十几户包圆了,他们把高翠兰留家里,自己端碗给人家送去。

    *

    在田里忙了一上午的高澈回到家中,正欲午睡,却听见门敲得咚咚作响,跟与四娘对视一眼,高澈从寝床上翻下来前去开门。

    就看见高长松笑道:“六郎,来,吃豆腐。”

    第4章

    高长松容貌清俊,他的豆腐自然也很好吃。

    邻里收到他那碗豆花无不震惊,高六郎脑子转得慢先结结巴巴道:“这可是豆腐,未免也太贵重了,十二郎你何时去镇里的?”

    倒是于四娘看出些门道,暗地里用手肘打了他一记热情地接过去道:“十二郎破费了。”

    高长松自然解释道:“可不是从镇上带来的,不过是跟着大人留下的方子琢磨,胡乱做的罢了,只用些豆子,倒不破费。”

    后又寒暄几句才离开,只留下于四娘跟高六郎面面相觑。高长松很是体贴,送来的豆花上还放了豆酱跟香葱,他想以后还要跟村人做生意,当然要舍得放料。

    这两人看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先尝上两口,他俩也不是没吃过豆腐,只是次数太少,他们这十里八乡的豆腐都被镇上的店垄断了,只此一家。要知道豆腐这东西不能过夜又容易震碎,除非自己从镇上往返背回,否则都吃不到。

    镇上那家价格也并不低,除非是偶尔开洋荤,高老庄人是不会吃的。

    品味半天只觉得这豆花比起方块豆腐要更软嫩,口感却不够扎实,但已算是难得的美味了。

    于四娘叹气道:“恐怕太公便是因为这方子才没了的。”她说的是对方坐车往返城镇最后人仰马翻去世。

    六郎也表示:“十二郎能跟着方子做出来也是老天开眼,若非如此就他那小身板实在不像是能下地的。”随后又担心道,“可若做豆腐,少不得要从农户转成商户,是要被后人戳脊梁骨的。”

    商人在唐代的地位还是低的,早期的商人之后都无法参与科举,哪怕是农户地位都在商户之上,可现在高长松家家资不丰,又只有他这个未被分田的未成年充当劳动力,若按老法子,怕是活都活不下来,此时若掌握手艺后转商户,起码能活,只是相较于他之前学子身份,落差未免太大。

    于四娘跟高六郎一阵唏嘘,又无可奈何,话毕,豆花也见底了。

    ……

    高长松的豆腐初亮相还是很成功的,这高老庄本就封闭,日日里就三十多户人相伴,乃至若有人打个喷嚏得了风寒,第二日便会有流水般的村人来慰问的地步,高长松整出豆腐在这可是大新闻,多少年都没有过的。

    若说豆花虽味美却不够厚实,后两日赠人的豆腐便很完美了,甚至比起古格镇上买的豆腥味更轻。

    高长松读书的镇名为古格,乌斯藏虽汉化得严重,城镇名却承袭了原唐代土蕃地城镇,他们这佛教也盛行些,不少城镇本名应源自梵语。

    之后几日总有人从高长松这买豆腐。

    唐代因“钱荒”,朴素的以物易物又登上舞台,绢布也成为货币,一般情况下,一匹布等于一斗米等于十钱。

    当然这里的米指的是比较贵的东都米,还有一种便宜的米叫做青齐米,价格只有东都米的一半,豆比青齐米还要便宜,价格跟粟半径没八两,一斗豆现在也就是三钱的样子。

    那古格镇上的豆腐价格如何?若直接从镇上的豆腐坊买,一碗就是两钱。

    这价格其实非常高了,要知道,这碗也不是什么海碗,按照换算,一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