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_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42节 (第2/3页)

会,愿不愿意接受,她没办法控制。

    第128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赵村儿大队还不够好。

    人永远少不了弯弯绕绕, 赵柯一个大队干部,专注点慢慢变化,从家长里短、分斤掰两那些事儿更多地转移到建设上。

    而大队选举结束,直接进入春耕, 因为天气没法儿预估, 晚了影响庄稼出苗, 要抢时间尽快种出来, 所以全村出战,一个不落。

    赵柯是赵村儿大队目前最熟练的四轮拖拉机手, 也从办公室出去, 每天开着拖拉机在地里来回跑, 翻地、打垄、下籽儿……

    翻地那两天, 想要选拔驾驶员的社员们还能开上拖拉机跑一跑,后面需要跑直线儿控制速度的时候,只能赵柯全程自己上。

    顺利的话,突突跑就行。

    不顺利的话, 比如地里有石头或者树根儿, 他们大队自己做的木制工具没那么结实,绊上就断,得停下来换新的,损耗率相当高,提前准备的还是不够用。

    余家人不得不回去加班加点做新的,免得影响地里的活儿。

    还有些低洼地, 没完全干, 拖拉机陷进去出不来, 就得扯开嗓子喊人来推一把。

    这都不算是大麻烦, 拖拉机有一次坏在地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他们提前买了容易坏的零件儿备用,可即便有准备,傅杭和林海洋两个生手修理工检查了半天,才找到毛病,修好,拖拉机还是误了一天的工。

    不过今年大队多了两辆拖拉机,加上两头老牛,一起在地里干,效率比之前快了一倍。

    往年春耕,最快也要中旬才能顺利结束,不顺利的情况下,常常要拖到月底,影响成苗率。

    今年大队预计一周就能结束旱地春耕。

    比较麻烦的是稻田地。

    试验田一批下来,种子就运回赵村儿。

    北方四季分明,种水稻需要提前育苗。

    赵村儿大队只有理论,没有实际经验,全靠摸索。

    村外的大库是现成的暖房,余三舅带着全家做了一堆高十厘米的育苗盘,为了提升空间利用率,又做了高架子,将苗盘一个一个摞在架子上。

    也为了这些金贵的玩意儿,天气都暖和起来了,也没断了大库的火。

    白天人进大库待十分八分的,就热得冒汗,待不住,扫盲课暂停,木工活儿也都转到了室外。

    赵新山紧张稻苗,每天都要拿个尺子,去量一下苗,时刻关注长势。

    差不多的时间,傅杭带几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在稻田地架起一个个龙骨水车。

    全村都忙得很,暂时没时间搞七搞八。

    其他社员回家还能休息,有些人力气活儿忙完,还要忙文活儿。

    有一些社员保持学习的习惯,有一些社员要准备月中的培训选拔,有一些就是纯干活儿,比如队委会,比如个别知青。

    赵柯每天傍晚收工,灰头土脸地回家,洗干净换身衣服吃完饭,就在家加班,几乎天天有人来找她。

    刘兴学和邓海信挤出空闲的时间,终于画出酸菜厂的第一版设计图纸。

    他们在这方面都是初学者,画出来的图纸比较稚嫩,不过标注清晰,起码赵柯能看懂。

    她提出了问题:“我看图纸上有一些区分,加工厂房、仓库、食堂……这个划分是不是有些笼统?酸菜厂进行酸菜加工,服务对象是‘酸菜’,你们这个设计的结构,确定符合腌酸菜的每一个环节吗?”

    赵柯真正要问的是:“腌酸菜的具体流程,你们清楚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