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_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1节 (第1/3页)

    除了说好,他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话,才合适了。

    张大爷更幸福的不得了,拉着温润的手道:“咱们莲花坳今天真长脸啊!平时县令大人哪儿跟我特意说过话?跟着马里长去的时候,也只是听训,而不是闲话家常,就连那乡老里,都没咱们莲花坳什么事儿。”

    这个温润知道,乡老可是个香饽饽,一般一个村子两三个,可是他们莲花坳没有,第一是莲花坳的人家,都是流民,第二就是莲花坳人少。

    不是那种上百户的村子,每年缴纳赋税都不够看的,自然,上面也不太重视。

    张大爷家也不是什么读书人家,能拿的出手的也就县城酒楼里当掌柜的儿子。

    有了温润之后,也才跟着孩子们认识了几个字儿,儿子当年在酒楼里当了快二十年的差,从小伙计开始,跑堂到大伙计,最后成为掌柜的,已经是祖上烧高香啦!

    这些年,偷偷地认字,学算账什么的,什么苦头都吃过。

    但也就是这样了,能给莲花坳的人,在城里头找个落脚点,存个马车牛车的,再多就没有了,上次温润带着人去吃了一顿饭,还送了两道菜。

    如今他们莲花坳有了一个举人!

    举人老爷啊!

    那可是举人!

    张大爷激动地这一路要不是前头拉东西的马车走不快,他恐怕早就飞起来啦!

    “您老别激动。”温润尴尬的想要拉回自己的手。

    可惜,没能成功。

    也是,他一个读书写字的书生,怎么能跟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汉的力气大呢!

    “你是我们莲花坳的举人吧?”张大爷还要确认一遍。

    “当然!”温润道:“我是嫁过来之后,户籍也落到了莲花坳,才中举的,当然是莲花坳的举人。”

    这一点,必须要说明白!

    他觉得张大爷很在乎这个。

    “好,好啊,好啊!”果然,温润说了之后,张大爷眼泪都要下来了:“我们莲花坳出头了,出头了!”

    其他人更是乐呵的不得了,几个经常捞鱼的更是直接跑回家里拿了渔网出来,这就下河去打鱼!

    大家伙儿一哄而散,兴奋的跑去做准备,孩子们拿着糕点吃的香甜。

    剩下张大爷跟杨大叔,温润请了两个人进来说话。

    坐在自家的炕上,温润给俩人倒了水,家里没有茶叶,送的东西里应该有,但是不是打开的时候:“这次去县城,其实就是为了功名的事情,别看我跟大家说的是因为户籍迁徙的关系,实际上……。”

    他把事情跟俩人说了。

    在这个时代,他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没什么人可以依靠,遇到事情,只能远亲不如近邻了。

    “事情既然已经如此,那就不要追究了,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挣。”张大爷到底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老人,在人情世故上,看得比杨大叔都要透彻,起码杨大叔还气愤了一下。

    “那就这么算了?”杨大叔不服气。

    “不这么算了,又能如何?”温润笑了笑:“杨大叔不要生气了,这件事情,能这么完结很好,这不是,功名回来了,还有那么多东西。”

    温润隐瞒了县令大人答应的五百两银子和一个铺子什么的,毕竟他没见到银子,也没见到房契。

    还隐瞒了学政大人给的金子。

    杨大叔无奈的道:“我生气有什么用?你还是吃亏了。”

    温润笑了笑:“吃亏就是占便宜,你看这么多东西,足够了。”

    张大爷也觉得挺好的了。

    温润另外提了个事情,举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国家津贴,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

    一个举人,在本地可以享有二百亩地的免税,以及二十到三十户的徭役,就算举人老爷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收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