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9节 (第1/2页)
但越是言官,越是清贵,石仲魁的那首诗的威力就越大。 等在衙门里的于洪高和于同甫、石仲魁三人,听人汇报说缮国公府的人来了之后。 笑着命捕头带着衙役,拿着一份石仲魁亲手写下那首诗的告示纸去了衙门正门。 见有衙役和捕头出来,却只是在衙门告示栏上贴上一张告示。 等了许久的好事者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最先看完告示的几十个人中,有人惊呼喊道,“老天爷,这个石伯谦是何人?” 随后就有人应后面人的要求,大声读道,“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然后这人如之前惊呼想知道石伯谦的人一样,再次大喊着,“大兴石伯谦,这首诗是我们大兴的人专门写给缮国公府的。” “胡扯,你如何知道是写给我家的。” 石光珠刚反驳完,就听一旁有人嗤笑道,“谁不知道于洪高于如松是你们缮国公家的女婿。 而且,这诗头一句‘一纸家书’写的明明白白,既然是家书,总不会是我们杨家送了封家书给大兴县老爷吧!” “哈哈哈”,一时间周围全是哄笑声。 可有些读书人和乡绅,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这诗明着写墙,但暗地里说的肯定是田亩之争。 而且看似是劝在缮国公府,甚至读给石家小公子听,还有种姐夫训斥妻弟的意思在。 但后面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句子,仔细品味一番,隐隐有股你再蛮横也只是一时的意思在。 这话明着是劝岳丈家谦让,暗地里却有嘲讽杨家欺压功勋的味道。 杨家也算是读书传家的典型,一般子弟即便不肖,从小还是读过书的。 稍微想想,很快就有人提醒今日到场的杨家公子哥。 石光珠见杨家大朗听了下人几句话,脸色就阴沉起来,一开始还不解。 随后人群中有人低声给同伴解释,议论声很快慢慢吵杂起来,顿时传到石光珠的耳朵里。 这下,轮到他哈哈大笑起来。 缮国公府到了这一辈,虽然也早已经没了国公的爵位,只降等袭爵一等神威将军。 但再这么说先辈也是开国国公。 加上四王八公名义上同气连枝,文官再如何打压武勋,维持基本的稳定和脸面还是要的。 而且缮国公府和其他国公府比较起来的话,爵位上至少比才世袭了三等威烈将军的齐国公府、治国公府和宁国府要强。 加上于洪高的岳丈石怀勇,虽然才年过50,但在八公中的辈分,比贾赦都要高一辈。 真惹急了石怀勇,其实也就那样。 反正我虱子多了不怕痒,只要不是造反,或者站错队,被人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参了一本,也就赋闲在家就是。 但在红楼世界,因为有太上皇的存在,即便是皇帝也需要官员的支持。 如此混乱的君臣关系,直接导致了勋贵确实时有不法,可文官中也没几个是不贪的。 撕破脸谁也别好过。 一些想到这点的读书人和乡绅们,很快熄了看热闹的心思。 这事明摆着只要杨家不蠢,必然知道名声远比一点小利重要。 几个奉了于洪高的命令,扮装普通人的于家仆役见事情如意料那样走,心中对石仲魁就更加佩服起来。 然后几个互相对了对眼神,福叔三儿子顺儿躲在人群中喊道,“等等,我记得石伯谦不就是那个县试和府试第一的童生嘛?” “对对对。” “听说县太爷在县试之后,就收了石伯谦做弟子,而且还是入室弟子。甚至府试之后,担心石伯谦被杂事缠身,让下人把他接到县衙后院,亲自教导他读书。” “却没想到,石伯谦不仅书读的好,连夺县试、府试第一不说,就连诗词一道也足以名传士林,甚至青史上。” 听到最后一句话的乡绅和读书人,心里下意识就反对,可仔细想想,至少大兴县志是一定会把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的。 县志某种意义上,就是史书。 这下大部人哪里有功夫去管缮国公府和杨家的纷争,齐齐挤到县衙大门,对着衙役和捕头就喊道,“陈捕头,石伯谦可在县衙后院读书?” “这个……” 陈捕头还在犹豫间,就见石光珠在下人的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