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 (第2/2页)

  “既然如此,控制沧州后,由子惠领部民屯于沧州。”

    又转向河北士人们道:

    “鲜卑相貌异于汉人,袭占沧州之事还需劳烦诸位。”

    高敖曹当即应道:

    “高王但请放心,敖曹必取刁整首级献与高王。”

    高欢大喜:

    “叔父勇于任事,欢恭候佳音,此事还需保密,功绩不能示于外人,但欢铭记在心。”

    高澄此时心绪依旧不定,他真的办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历史,但他仍未满足。

    “父王,孩儿以为人地矛盾之外,胡汉之间语言不通也是加剧摩擦的重要原因,父王何不鼓励鲜卑部民学习汉话,汉人学习鲜卑语,促进彼此间交流沟通。”

    这才是高澄今日的真正目的,他认为文化交流,塑造文化认同感,是缓和胡汉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语言不通,文化交流无从谈起。

    之所以让两者彼此学习,不过是为了堵住这些鲜卑亲族们的嘴。

    落后的鲜卑文化,又如何敌得过先进的汉文化,否则孝文帝汉化改革也不会得到众多鲜卑贵族的支持。

    至少小高王的这条建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为了高欢麾下的胡汉团结考虑。

    高欢面向众人,欣喜道:

    “我等苦思数日无果,想不到阿惠却献了两条好计策。”

    众人纷纷称贺。

    大事议定,由高敖曹领部曲分散潜入,伺机假作民乱,袭占沧州,再由高澄领一部分鲜卑妇孺于沧州安置,减轻冀州人口压力。

    同时鼓励胡汉两方,学习彼此语言,其中突出者,颁发相应赏赐。

    四月十七,高敖曹在暗中指派部曲伪作民乱,趁城中无备,袭杀沧州刺史刁整。

    四月十九,高欢派遣快马向朝廷报称沧州民乱,叛贼聚众十余万,此时崔祖螭领导的青州民乱尚未平定,高欢言称为了防止青、沧二州乱民过济州合流,不得不先行领军跨境击贼。

    四月二十三,高欢上表言称沧州民乱已平,匪首自焚而亡,表奏帐下都督段荣行沧州事,暂理沧州民政。

    高澄也领分流而出的十五万鲜卑妇孺东迁沧州安置。

    段韶已经卸任高欢亲信都督一职,任为督将,跟随高澄与其父段荣镇守沧州,斛律金、高乾等人调派族中部曲交由斛律光、高季式,命他二人随高澄屯驻沧州。

    高澄等人抵达沧州不久,朝廷发来诏书,同意高欢所请。

    对于段荣辅佐自己统率鲜卑部民,高澄其实早有预料,毕竟高欢的亲族心腹就那些人,多是不懂治理的战将,而段荣虽出身行伍,但性情温和,适合抚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