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6节 (第5/5页)
肉鸡、肉羊养殖的;有说想尝试种果树……最让她惊诧的是,西部地方官僚联名上奏,希望朝廷能助力他们恢复陆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以前有碍于鞑靼和瓦剌,才硬生生断了这一条财路,现下边患既解,当然要把这条财路找回来。 陆上丝绸之路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条是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即内地至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一条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还有一条则是由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1】 这些内陆官员,显然是眼馋东南很久了,在策划中不仅附上了大致的地图,甚至还做出了初步的预算,当然更多的篇幅是将恢复陆上丝绸之路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月池看罢之后,久久不能平复。桎梏一旦被打开,就再无人能锁住智慧的火种。越来越多的人从僵化的机制中挣脱出来,更好地看到世界,改变世界。但她却没有立即批准陆上通商的大项目。一来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又一次陷入微妙期。二来这笔投资可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一不留神就会玩脱。她是想在内阁首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不是在此刻,更不是用如此拙劣的手法。 经过廷议讨论,第一拨批准实施都是小而美的规划。而大规模的策划均被指出若干疏漏,要求再斟酌修改。此刻,朝野上下就明白了,这笔银子也不是好拿的。小项目是试点,也是敲门砖。要是连小事都做不好,朝廷又岂会放心托付大事呢? 不论是出于为民造福,还是放长线钓大鱼的想头,各个项目在中西部遍地开花。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时,再提升上林苑监、工部与鸿胪寺的地位,选拔匠人为吏员,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一切似乎都在变好。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都在发生变化。已经十分稳固的农业基石,将一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庞大的对外贸易则给商品经济插上飞翔的翅膀。士人阶层为了不眼睁睁看着财源从指缝溜走,选择随之改变,心学的诞生则为他们这种转变赋予正当性。社会精英的目光会从八股和逢迎中挪出来,转变为对实务和实技的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占据至高点的皇权,要保障自己的收益,维系自己的掌控力,就必须要顺应形势,一来将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握在自己手中,二来通过讨好底层民众来压制士绅,可这也不过是饮鸩止渴。一方面,在华夏盘踞千年的士绅阶层不是软柿子,他们如今只是暂时因厚利安稳,可只要上头露出一点儿缝隙,他们就会乘势而上,群起而攻。另一方面,没人情愿被踩在脚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他们也自然而然会寻求更多的权利。而无论是哪一方,他们要想崛起,想居于主导地位,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有利的产业。政治、经济和文化,终于不再是三方内耗,而是互相鞭策着前行。 已经打开的海关,不会再关上;已经开始的官营出口,东亚贸易圈不会再停止;已经转变从商的士绅,不会再收手;已经成为正统的心学,也拥有无数拥护者,他们会拼尽全力捍卫它的统治地位,就像过去捍卫理学一样。已经改善生活的小民,不会甘心贫寒。已经在发展的科技,也会迎来一波春天。 走到今天的月池,蓦然回首,方觉华夏已经跳出了静态的循环,赶上了大航海时代。她虽然永远无法回去,可她已经看到了腾飞的希望,她所期盼的未来,正在朝她迈步走来。 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心愿,是她留在这个异世不至于发疯的锚点,可当这一天眼看真的要到来时,她心中既没有喜悦,也没有释然,有的只是空虚和茫然。 她看着她眼前的这个男人,她看着他由张扬恣意的少年成长为英姿勃发的青年,再到如今令人捉摸不透的中年。他依然喜欢游猎,头戴狐皮帽,身披翠云裘,千骑卷阳山。只是现在他所用的器物,早就由弓箭换成了新式的鸟铳。 这是当世最先进的热武器,哪怕是最凶狠的豺狼虎豹,在枪弹面前也毫无还击之力。于是,整座山都回荡着枪声和哀嚎声,月池的口鼻充斥着血腥味。她僵硬地坐在营地,远处仍不断传来欢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