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国医无双 第167节 (第2/3页)
然每套才一千二,但加一起也是两千四,够志强上海城做手术了。 同样的,清音也准备在今天过去看看房子。 因为顾安不在,破车被他开出去了,清音就只能带着顾妈妈和小鱼坐公交车过去。四套房子连在一起,仅一墙之隔,据说以前本来是刘家老祖在这边行商的时候置办下来,留给儿孙的,期盼着将来儿孙满堂,多子多福,谁知到了刘汝敏这一辈上就只有一根独苗。 刘汝敏的父亲与母亲伉俪情深,也不搞有钱人的小老婆和私生子,光一个闺女也养得如珠似玉,后来更是找了清家独子结婚,刘家很多太显眼的嫁妆带不过来,能换的都私底下置换了,刘汝敏刚嫁过来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的,好几年大家才知道她原来是江南富商的闺女。 但大多数都是田地商铺和酒楼这些能钱生钱的产业,为了避免麻烦她早早的上交了,唯独留下这四套房子是给一双儿女的。 当年刘家先人走南闯北的行商,眼光独到,选的位置现今已经是整个书城市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就连所在的金鱼胡同都是整个书城市最宽敞最干净的胡同,后世改造成了商业街,胡同口直通整个书城市最宽敞的大马路人民路,以后就是妥妥的城市一环路,而胡同口正对面则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种图书馆、艺术馆、大剧院之类文学艺术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 难怪啊,清音不得不感慨,刘家人的眼光真的不错,这一带将来就是寸土寸金。 往金鱼胡同里走,虽然左右都是些差不多的四合院,但同样是四合院,差距可不要太大,她们家的占地六百平,进门就是苍翠的花草树木和各种亭台楼阁,左右邻居家则只是普通小四合院,无论大小还是内部结构都差远了。 走了一圈,一共18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还有几间偏房和隔断,就是没人住,年久失修,以前又被小兵们来来往往翻腾几百遍,看着特别不起眼。但连个亭子都雕梁画栋看着就很有底蕴,三人逛了一圈,发现是真不错。 “难怪古代地主老财有了钱都想修大宅子,这就是会享受啊。”顾妈妈看着大房子感慨。 毕竟是陌生地方,鱼鱼很听话,一手牵着奶奶,一手拉着妈妈,一双眼睛都快不够用了。 清音的注意力没在这边,她发现刘家的宅子真是被当大肥鱼了,屋里屋外都被掏得干干净净,就连柱子上的漆都被刮下来厚厚一层,凡是大家熟知的地主老财能藏东西的地方,都被倒腾了百八十回,什么墙壁暗格啊、柜子夹层啊、房梁啊、桌角空洞啊,甚至连假山上的小石缝都不放过。 所有进来过的小兵,都想找点好处,毕竟刘家声名在外。 可连养鱼养荷花的池子都被抽干掘地三尺,也没听说谁在里头找到东西。 清音觉得,以刘家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要么确实没藏东西,要么藏也是藏在常人找不到的地方。看来只能以后慢慢寻找了,反正住是暂时不住的,清音打算好好拾掇一下再计划要不要搬家。 杏花胡同是顾安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鱼鱼出生长大的地方,清音更多的还是在意这父女俩的心情。她自己倒还好,反正家人在哪里,归属感就在哪里。 如果非要从她自身考虑的话,杏花胡同离卫生室和学校都不远,方便她出行,金鱼胡同却相反,离学校和卫生室都远,她花在路上的时间将会更多。 看完自己这两套大房子,走的时候,清音回头看了看另外两套小的,正好遇到柳老太带人来看房子,门开着,清音往里看了两眼,发现格局和建筑用料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小一点,也算不错的房子。 她们运气好,刘汝敏名下的房子当年只是收缴,却并未出租出去,不然她们就要像李芳姐妹俩的一样,跟租客斗智斗勇了,要真正拿回房子遥遥无期。 “音音,这两套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咱们租一套出去?一方面补贴家用,另一方面老人都说,房子要有人住才有人气,要是一直没人住的话,房子也坏得快。” 清音点点头,闲置确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行,那妈你啥时候有空再过来找附近邻居或者居委会的了解了解,也不用租太贵,市价就行。” “好嘞,你就等着收租吧。要不就租靠近清慧慧那一套?另一套清净些,以后你们想过来住也方便。” 清音欣然答应,这种小事自己就不用操心了。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顾大妈每天就带着鱼鱼赶公交过来,一连溜达了好几天,有鱼鱼这个社牛小助攻,很快跟邻居和居委会的搭上关系,搞清楚租金价格,她要出租房子的消息一放出去,很快就有人联系上门。 清音没时间关注这些,上次答应陈阳和赵院长去西山疗养院坐诊的事,等下个学期放假就该履行了,执业证手续怎么办理她也得自己去跑两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