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惊寒(第三卷)_原以溽暑烦消去,怎知秋来又乱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原以溽暑烦消去,怎知秋来又乱京 (第2/4页)

冯史一事,丞相你怎么看?

    青川话音一落,位于孟谦真之前、站在文官最前列的、如今已贵为当朝丞相中书令的公孙释立即持节出列,低头回道:微臣以为,众臣弹劾冯史乃是职责所在,但对于弹劾冯史罔刑欺民一事,未经查证,臣也不敢乱下妄言。臣提议,陛下不如派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亲赴黎州会审,再下圣令让肃老王爷从旁协助,以保此案之公正公允。

    丞相此提议,甚好,就按此办理。青川看着殿中那一群被抛弃了的弹劾官员,对满殿朝臣补充道:若三司所查正如弹劾所言,朕必严惩不贷;若三司所查弹劾之言实为恶意诬陷,所参与人员,无论人多人少,官大官小,一律从严处置,绝不轻饶。

    青川此言一出,立即便引起朝野上下一片震荡,尤其是对文官集团还有站在殿中的弹劾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一记晴天霹雳,始料未及。

    按惯例,像冯史这般的封疆大吏犯案自是交由三司会审,而朝中官员根系交织,关系密布,三司之中早已作打点,落实冯史罪名不是难事,但平白加了一个肃老王爷,这事就变得复杂起来。肃老王爷乃是仁帝长子、文帝兄长、灵帝与当今圣上叔祖,德高望重,公正无私,有他参与入案监督,即便三司皆为他们之人亦难落实冯史之罪名。

    其实这也不是最坏的,即便此事不成,冯史无罪开释,于他们也不过无益无害,大不了再另寻他法,但此次三司会审除了去审查冯史,居然还要去审查其弹劾之言是否为恶意诬陷,圣上此意明显是冲着其全体文官而来的,是对他们诬陷冯史的一次严厉报复,而这便是在他们意料之外的第二件事。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完全超出了文官集团的设想,思其危矣,立即便有人出言劝谏道:陛下,北齐自太祖开国便定下官员有弹劾之责,意在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以察官员不法不正之举。其弹劾内容或有人举冤情而来,或有当地百姓所言而来,或有民间流言而来,数量颇多真假难辨,官员弹劾冯太守也是尽其职责而已。若陛下下令让官员对弹劾内容真假负责并以严惩严办佐之,官员深恐其果,必定会消极畏缩不敢再作谏言,长此以往,损害的还是陛下您的圣听,遭殃的还是陛下您的子民。还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收回成命!

    若是此言由一大公无私之人、哪怕是一无关旁人所说,自是无可厚非,可这话由一弹劾官员说出口来,其私心不言而喻,于是便有不同看法之朝臣出言反驳道:弹劾内容官员不辨别真假就随意呈于圣听,若冤枉了人该怎么办?

    若弹劾内容真有其事,被弹劾官员自是按律法办;若弹劾内容为虚,陛下、朝廷自会还他一个公道。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朝虽有律法明确规定官员审判流程,以免官员蒙冤,但法由人执,若所审案的执法官员其心不正包藏祸心,谁又能保证其在审案期间不会滥用私刑。恐怕清白还未审出,被弹劾官员就早已非死即残,纵是还了其一个公道,又有什么用。立即有另一人立即反驳道。

    难不成对官员违法不正之举听之任之,视若无睹?

    难道就凭你们造谣一张嘴,草菅人命吗?

    两派相争又复重现,互不相让,而出现北齐朝中这一局面,自两年前青川登基之时便自然而然形成,而为辨区分,世人将朝中两派简单分为新旧两派。

    旧派是以世家大族为主的文官集团,其目的无非是想聚世家大族之力与皇权分庭抗礼,保全其家族在北齐的显赫权势与地位,就像之前灵帝时期一样,而新派则是跟随青川一同打天下的文官武将以及登基后亲自提拔上来的官员,其目的自然是将这些世代垄断北齐大权的高门大族斩个干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利更迭,自古如此。

    所以青川登基有多久,北齐朝廷上的新旧之争便存在了多久,这几年里新派虽有青川支持,势头强压旧派,使其势力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