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血(np)_第二章:中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中元 (第1/2页)

    

第二章:中元



    七月十五这日,徐敬容到底是没告假。

    临出门时,徐敬容取下钱袋子放在桌上,嘱咐道:我便不去了,你也早些回来。

    他顿了顿,到底开了口:替我也点一盏。

    徐妙婵自然应下。

    刘璇来的时候,带了半只烧好的鸭子,见来开门的是徐妙婵,便问:徐大哥走了?

    见徐妙婵点头,她也就不再多问,只将鸭子交给她:我阿娘说了,中元这日要吃鸭子,意在压邪,你且收起来罢。

    徐妙婵自去放置不提。时辰尚早,她二人也无事可做,便先在院子里做起针线。

    刘璇就问起前几日徐敬容冒雨前来的事,得知是徐妙婵的葵水到了,愣了一瞬才道:哎,这事怎么偏偏叫你大哥

    徐妙婵也微红了脸,打断了她的话:我好容易才忘了的,你可别再说了。

    刘璇便笑起来:晓得了,不说就是。可话音才落,又感慨,怪道我娘亲那日回去,一直念叨呢。

    念的什么?

    刘璇有意逗她,你个小姑娘家的,不好听这话。

    徐妙婵闻言,悠悠道:那下回陈三郎再来,我可赶他回去了。我一个小姑娘家的,听不得这些。

    陈三郎便是与刘璇定亲的那个。

    刘璇无法,只得道:你这张嘴!还能说什么坏话不成?

    她放下针线,数起来:说他生得仪表堂堂,性子也好,也懂得疼人。将来不晓得哪家的姑娘有这福气,横竖就是这些话,你还不晓得?

    再就是,哎,你可别往外说啊。刘璇凑近她些许,压低声音,方掌柜的上回来我家吃茶,问起你家的事,我娘说,大约就是那个意思。

    她又拉了拉徐妙婵,你阿兄可曾说什么?

    徐妙婵想起上回徐敬容的样子,摇摇头:不曾。

    我倒觉着挺好的。刘璇又坐回去,模样般配不说,都是不疾不徐的性子,指定合得来。

    那也说不好,你和陈三郎的性子便差得远呢,不也合到一处?

    刘璇只当她嘴上不饶人的性子又犯了,嗔道:要都和你一样是个风风火火爱闹腾的,我看徐大哥是受不住的。

    徐妙婵撇撇嘴:哪就受不住了?这不挺好的?

    你是他亲妹子,两口子过日子的,能一样么?刘璇没好气道。

    哪儿不一样了?你不也说了,都是过日子罢了。

    刘璇噎住,片刻后只得求饶:得了得了,我哪儿说得过你?徐小姐且饶了我罢!

    徐妙婵轻哼一声,总算略过这茬。

    湘女池,虽名为池,实则是条自东向西贯穿了整个清河镇的长湖。

    湖长且窄,最窄处不过一人的身量,堪堪在湖一半长的地方,形似一细腰美人,故名湘女。

    徐妙婵二人到湘女池畔时,日头才刚要沉下去。街拐角的地方,已经聚了好几个手持荷叶灯的孩童,围在一处唱着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

    徐妙婵从前也玩过这个,那还是吴妈妈在的时候,到了中元节,领着她和徐敬容,一人举着一大片荷叶,叶子上头插着蜡烛,祈愿之后便放入水中,随波流荡。

    后来吴妈妈病逝,阿兄也不再领着她做这个了。

    阿婵?

    徐妙婵一时看得入神,直到刘璇喊她,才回过神来,连忙快步跟上。

    中元之日,灯是最最要紧的。

    入乡随俗,徐妙婵在清河镇待了整整十年,也随了镇上的习俗,买的是彩纸绉成花瓣、一瓣瓣攒成了荷花形的水灯。

    花蕊处挖空了一块,里头放了根小指粗的蜡烛。底部的秫稭托着花灯,摊主又送了字条一张,供人写下祈愿。

    笔墨却是另外的价钱,摊主也有心,请了个书生在旁,专门替人写字。

    刘璇只略认得几个字,会写自个儿的名字罢了,多的也不会,便打算让书生帮着写。可写什么,一时也没想好,便问徐妙婵:你要写什么?

    却见徐妙婵已经问书生要了笔。

    刘璇倒不知道她还会写字,凑过去一瞧,不禁道:你从哪儿学的?

    从前也认得几个字,我阿兄又在镇上的官学读过几年书,回了家里,总要我跟着他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