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3 (第2/2页)
王敢违抗不去,朱高燧可不敢,过些时日就要去北平就藩了。 汉王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北京是父皇龙起之地,你有什么不满意的?不然你替我去云南?” 赵王嬉笑了几声,连称不敢。 朱高燧原本与朱高炽、朱高煦的关系都不错,自从太子封位后,这无形间的隔阂就渐渐产生了,赵王与汉王的关系反倒比从前更好。 朱高煦收敛了气势,沉默了半晌后说道:“父皇有文渊阁那些人在眼前碍眼,就算我一直留在京城也无用,总得想办法把他们拉下马。” 赵王悠哉地吃了颗果子,“何玉轩、金忠这两人暂且是动不得的,解缙与黄淮如何?”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些笑意,“三弟懂我。” 永乐元年,八月,正是秋收的好时节。 何玉轩收到了自北平而来的一份书信,他与北平的联系唯有那短短的两年,会给他写信的人少之又少,何玉轩还未拆开就预料到是谁。 刘生在书信中细细地描述了这一年多的经历,并随着而来许多保存良好的种子。 许是当初与何玉轩一通发力,让刘生对不熟悉的作物有着强大的好奇心,舶来品都会栽种一二,反倒是弄出了不少稀奇的东西。何玉轩看着刘生书信里的内容很是感慨,如今在工部的推行下,山东等地正在小面积种植番薯等物,等今年秋收的成果如何,一旦可行便能彻底推广了。 何玉轩把那些珍惜种子收起来,派小吏送去屯田部的人使用。 下午他还有个廷议要参与,何玉轩一想到这事就有点烦躁,然他如今是工部尚书,这样的事务是逃脱不掉的。 廷议大多是由皇帝住持,与午朝不同,常是在重大事项决定前才召开,不定时的会议参与人士大多是内阁与六部等。 何玉轩到文渊阁的时候,还未看到帝王,反倒是金忠老神在在,身边正有侍郎在说些什么。他一眼瞥过去,这阁内的人约莫就清晰了些。 兵部、工部、户部等三部尚书与侍郎,并三科给事中,议事的地点在文渊阁,怕是这七位大学士也会参与。 金忠注意到何玉轩,乐呵呵地笑道:“子虚也来了。” 何玉轩同户部尚书郁新各自点头致意后,视线擦过友人徐玮辰后就踱步走向金忠,身后跟着的王侍郎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工部与兵部这两部少有摩擦,且两位尚书大人的关系不错,彼此下属的关系也还尚可。 “金大人。”何玉轩拱手。 金忠摆了摆手,看着何玉轩说道:“看来子虚这些时日的伙食不错。” 何玉轩无奈,金忠明摆着是知道这两三个月宫廷内外的传闻。帝王多次传召工部尚书陪膳,如此行径已经持续了数月。 过不多时,帝王并文渊阁几位出现,这廷议才算是开始。 兵部与户部的事为要,何玉轩就是个旁听的,时不时点个头便是。在议论声中,他好似感觉到有人的注视,不经意地抬头,正好对上解缙的视线。 何玉轩与解缙不大熟悉,可对他仗义执言颇有好感,留意到他的注视后便点头示意。解缙微愣,继而也是一笑。 兵部数月前便在准备安南事务,可当时金忠谏言此时出兵不妥,安南的骚乱暂时平定,在此时出兵不合时宜。金忠的劝谏被朱棣听进去,而后便暂停了安南的事宜。今日招兵部与工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