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起居注_事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忙 (第1/7页)

    自古读书人的嘴就是最利的,章显太子故去后前朝大将徐敬业谋反,骆宾王曾作,至圣后称帝登基,陈

    乐平亦作,如今圣人有了皇子,‘太女’自然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空惹非议了。

    姚琚替她剥了个柑:“我在家时倒没怎么与他碰过面。”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士庶之别再不如魏晋南北朝时严苛可怖,但差距仍在,隔阂仍在,世家郎君们交际,韩侑之流委实难以

    参与。

    “算了,不说他了,”冯献灵就着他的手吃了两瓣柑橘,“能不能高中还是两说呢。”

    如今摆在面前共两件大事,一是三月春闱,二是四月金山公主出京。小勃律的使者尚未离去,听说迎亲队伍已然上路,麻烦就

    麻烦在送嫁的人选上——金山没有同胞兄弟,隔母庶弟今年才三岁。

    “由宜阳王叔亲自去送也不是不行,只怕母皇不会同意。”

    孝诚二十年起绝大部分封爵的宗室都被陆续罢去了实职,除了极少数格外出类拔萃之人,鲜少外派外放。哪怕是为了施恩,女

    皇也不会愿意破这个例。

    太女妃认真想了一会儿:“既然父族不行,何不从母族挑个人出来?”

    殿下双眼一亮,是啊,宜阳王妃出身元家,说出去并不会堕了公主的名声,表兄也是兄,元氏族人送嫁既不显得皇室冷情,又

    可暂全他们天伦之聚。

    “妃君真是冰雪聪明,”她笑嘻嘻的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记你一功。”

    姚琚反手捏捏她的脸:“眼下还有一事将近,殿下怎么忘了?”

    冯献灵认真回想了一番,抬眸给他一个狐疑的眼神。姚君道:“听闻殿下生在孟春。”

    她立刻啊了一声。

    宫中不兴过生辰,据说女皇诞生时先帝痛叫了两日一夜,险些命丧当场,元元得以每年庆祝是借了中秋的光。迎着他好奇直白

    的眼神,冯献灵难得扭捏了一下:“我生在二月初一,往年也就是斋戒沐浴,再吃碗百花汤饼。”

    所谓百花汤饼是将面片制成牡丹、芙蓉、芍药等花朵形状,调以颜色、施以味道,取‘百花之王’的雅趣。外面百姓人家的小

    娘子也吃这个庆贺生辰,只是不如药膳局做的精致。

    他想起她是寤生女,生怕戳中她的痛处,不自觉放软了声气:“生在二月初一,所以叫懿奴?”

    小娘子更害羞了,埋在他怀里点了点头:“真的不必大费周章,你陪我吃碗汤饼就很好了。”

    “礼还是要送的,上次送你的发簪总也不见你戴,这次送一支更好的。”

    殿下耳朵红了,嘴上仍不忘自辨:“并非我不想戴,实在不搭嘛。”

    去年寒食节他从宫外买了一支喜鹊登梅的长簪赠她,造型精巧,质料却称不上顶尖,一年不到鎏金的簪身就开始褪色,戴在头

    上格外突兀。

    此事说来尴尬,冯献灵眼珠一转,试图转移话题:“对了,你家今年可有人下场科考?”

    “有也是远支。”他道,“虽说试卷不糊名,也不可能真的徇情舞弊,能不能中选还是看其文采。”

    不少寒门士子抨击科举不糊名,总觉得是便宜了世族子弟,殊不知每次常举(即三年一科举)高门、寒门的中选人数都有一定

    比例,算是本朝不成文的潜规则。四海初平,天下初定,对普通百姓来说供儿郎读书仍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开支,县学、州学的

    老师也未必比士族多年传承讲解的更精到透彻,糊名制度就目前来说,弊大于利。

    “若是任由门阀把持朝堂,岂不是回到了三国两晋?”殿下叹了口气,“再过十年,不,二十年,等我们年近不惑,差不多就

    可以推行糊名、全凭实力选士了。”

    一十六岁生日还没过,居然就开始畅想‘年近不惑’了,郎君忍俊不禁:“是,届时家家闻鸡起舞,户户凿壁偷光,三岁小儿

    亦知孔孟,八旬老翁可解春秋。”

    冯献灵被他逗笑,金镶白玉的葫芦耳坠晃个不停:“还有女子呢,天下女子皆识文断字,教书织布、当垆算账,再不会出现溺

    毙女婴、吃绝户之类的事啦。”

    良人

    今春多雨雪,上元当日不巧下了一场黄昏雨,百姓们游兴不减,沿街搭建起长棚,照旧熙熙攘攘的挤满了整座神都城。

    殿下忙着准备科举事宜,又要核算军需、安排送嫁,一时分身乏术,实在不放心冯月婵一个人出宫看灯,只好将李同兆悄悄派

    了过去。

    “不必寸步不离的跟着她,也不必与随行的紫微军过多交涉,若要买什么、吃什么都由她去,只一条,决不允许安息王子与她

    接触。”

    前线战况胶着,小勃律与周国联姻在即,鄯思归很可能会兵行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