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2章:洪武二十五年(下) (第2/3页)
了朝权,老朱也差不多成了摆设,用一个传统的词汇,这是典型的‘忤逆不孝’。但是,作为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儿子不孝顺,却不是家长不爱孩子的理由,相反,依旧是毫无原则地偏袒着,迁就着。 这从朱标死后的待遇就可见一斑。 朱标死后,每年享有‘九大祭’的待遇,不仅是帝王的规格,甚至还远超历代帝王。作为对比,老朱死后,自己享受的,也只是每年标准的‘三大祭’规格。 三倍的差距,可见朱元璋的心态。 洪武二十五年,当朱标逝去,老皇帝回顾自己的一生,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如果不考虑一个劳什子的皇帝身份,这世上,还有多少比他更可怜的人? 于是,老皇帝崩溃了。 当年刚坐上这江山,老皇帝有过太多太多堪称天真的想法。 希望儿子们拱卫江山,希望臣子们相共始终,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然而,随着长子的逝去,再次受到强烈打击之下,曾经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然后,到了洪武二十六年。 蓝玉案。 传统说法,蓝玉案和胡惟庸案一样,都是朱元璋在兔死狗烹。 当然不是。 关于胡惟庸案,已经说过,是太子朱标为了接班在清除异己,特别是对朝堂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李善长。 再说洪武二十三年的大清洗,目标是淮西系,但,准确来说,只是一部分的淮西系。因为,投靠了朱标的凉国公蓝玉、定远侯王弼等等,同样也是淮西系。 区别是,还心向着皇帝或者不偏不倚想要站中间的淮西系,或者,坚决拥护太子殿下接班的淮西系。 大概就是如此。 从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六年,失去了儿子,才一年时间不到,已经到了晚年的老皇帝,可能都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哪有那么多兔死狗烹的心思? 普通父亲晚年丧子,只能悲痛一下。 奈何,老朱偏偏是一个帝王,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帝王崩溃,同样也会流血漂杵。 因此,蓝玉案,同样不是什么兔死狗烹。 只是一次迁怒。 你每人,拱火着我儿子接班,天南海北地各种折腾,折腾就折腾吧,却把我儿子折腾没了,既然如此,你们这些个混账,也跟着一起去罢! 这才是老皇帝的正常心态。 于是,蓝玉案,史载,自凉国公蓝玉、吏部尚书詹徽、定远侯王弼以下,株连者,一万五千人! 蓝玉案是一次迁怒,其实还有另一重证据。 两本书,一个《昭示奸党录》,一个《逆臣录》。 大部分人潜意识里,针对胡惟庸案的《昭示奸党录》,或许是洪武十三年发行的。 其实不是。 是洪武二十三年。 问题是,老皇帝本有着赦免李善长等人的心思,耐不过儿子的坚持,任由李善长自杀,一批勋贵或诛或贬,这种状态下,不可能再有心思还出一本书,将曾经的老兄弟们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因此可以想见,《昭示奸党录》,不是朱元璋的本意,依旧是太子一党在操盘。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才短短三年时间过去,老朱肯定不会忘记那本书。 既然你们折腾着把我曾经的老兄弟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也对仗一下,给你们也弄一本,《逆臣录》就此出炉。 这本书,没有蓝玉的供词,但一干重要党羽中,吏部尚书詹徽,赫然在列。 如果读内容,可以明显发现,各种鸡毛蒜皮,根本就没有甚么完善的谋反计划。 因此,几乎就是一场闹剧。 这其实也可以再次看出老皇帝的迁怒心态。 不想要什么证据,就是弄死你们,给我儿子陪葬,在出本书给你们对仗一下。 真相? 谁在意真相了? 冤? 冤就冤吧。 不在乎了。 洪武朝还有一本书,也不能说是书,寥寥两千多字,大概是洪武二十年前后,诚意伯刘基的次子刘璟每年进京给老朱拜年,根据前后的几次问对,原原本本地记载了他和老朱对话的内容。 这本书叫《遇恩录》。 其中,短短的两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