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8 攻占河南 (第1/2页)
1912年,11月,秋季。 巴尔干半岛上空的硝烟味和死亡气息愈发的凝重了。 在英国人,法国人,奥匈帝国以及列强的支持下,巴尔干同盟前期的战争的推进可谓是一马平川。 在短短的不到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巴尔干同盟就已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赶出了巴尔干半岛,可谓兵贵神速。 不过收复了巴尔干半岛之后,喊着“让巴尔干半岛回到巴尔干人的手中”口号的巴尔干“正义同盟”却是没停下战争的步伐,反而将战争逼进了奥斯曼帝国的中央领土,也即是土耳其人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而巴尔干同盟的这种举措大有一丝“不灭楼兰终不还”的气势。 只不过,随着战争的进展,奥斯曼帝国的主体民族土耳其人也开始有目的,有条件的进行反击了,甚至在欧洲战场上,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启用了飞机武器。 在两方僵持下,在物资消耗下,以及人口贸易利润输送下,巴尔干同盟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持续进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获得的领土,整个巴尔干同盟各自抱有不同的态度。 塞尔维亚说:“这次战争是我们塞尔维亚人的部队最多和物资消耗最大,因此我们自然要获得至少一半以上的领土的战利品。” 但是这样的说辞显然不能够让其他几个国家的人满意。 要是塞尔维亚拿走了大部分“蛋糕”,那么其他的几个国家就只能吃屁了。 因为,现在来说,塞尔维亚人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土也不过是萨洛尼卡的北方一线,而这些领土不到获得领土的四分之一。 而这一线以南的地方则是希腊民族居住的地方。 因此,一场因为分配领土不均导致的矛盾风波正在酝酿中。 在战争进行的时候,欧洲列强们也正在为了拉拢盟友而做着对应的努力。 比如俄罗斯帝国依靠陆地运输支持巴尔干同盟。 比如奥匈帝国和德国人用海运供应物资给奥斯曼帝国。 此外,英法等协约国也在拉拢着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愤愤不平”的塞尔维亚等国家。 可谓是一句话:整个南欧都乱成了一锅粥。 ~~~~~~ 临近十月中旬,河南战役终于是迎来了结尾。 十月中旬,在作战处的计划部署下,在短短的不到三天内,河南曹坤守了一个月的三个师防线竟然全线崩塌。 而按照作战计划推进的李甲一的部队,因为没有了阻挡,再加上河南中部的大平原的地势的加持,在不到一个星期内时间内,李甲一的部队就推进到了郑州开封一线。 此处距离直隶也就仅仅是不到一步之遥了。 “叮叮叮,司令,前线打来的电话。” 简易的前线作战帐篷,李甲一接过了电话。 “报告司令,我部在前方开封一线遭受到残余的第三师和一支严阵以待的北洋部队的阻击,请求总部给予支持,请总部给出命令。” 小小的电话话筒内传来了直属装甲师的副师长,王奕士的声音。 要是仔仔细细的听,李甲一还能够从中听到炮弹和子弹的发出声。 “命令:你部就地等待,与之对峙在开封一线。” 在战争期间,李甲一风行迅速的下了司令部的最新命令。 随着战争的推进,西南联合的部队也完成了一次装备的大更新。 除了军队中运用了大量的火炮和狙击枪之外,很多新式部队也出现了。 比如特种部队,比如山地旅,比如装甲师,比如通讯部队。 而这里着重要介绍的就是河南战役中表现得出色的装甲师。 当然了,在后世人的眼光中,这支装备了一百多辆的卡车的部队,没有自动火力支持,没有小型前进工具(坦克和摩托等)的部队只能够算得上是“半装甲师”。 但是,在辽阔的河南平原上,仅仅是半装甲师就足够展现装甲部队的作战魅力了。 因为,广阔的平原地形正是装甲部队大展身手的最好的战场。 七天突进了近五百余里,这就是装甲师的卓越的战绩。 当然了,除了装甲师之外,随着战争的进行,新的作战通讯方式也逐步的被使用了。比如山地师专用的无线电,比如前线大部队用的电话线路等等。 而这些通讯装备也都是归于一个新组建的部门管辖,也即是后勤部的通讯装备局。而随着通讯装备的运用,一个阻止情报外泄的新部门也在逐渐当中,那也即是通讯作战处。 “司令,张天诚队长来了。” 李甲一刚刚部署完新的郑州开封一线的防线,警卫员就报告有人来了。 哈哈哈。 未见其人,先闻齐声。 “老师长,老师长,可算是见到你了,我都差点没命了。” 一见面,一开口,张天诚就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