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德险之争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1/3页)

    2月2日,群臣上表请赵匡胤称一统太平皇帝。50岁的赵匡胤不许“燕晋未复,可谓一统太平乎”可见燕云16州和北汉之地永远挂在这位宋太祖的心中。可惜他已壮志难酬了。还有8个多月,这位大宋开国皇帝的生命即将戛然而止。而他生前定下的誓言“复燕云者王”在150年后将成就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王爵的太监。

    北宋第一名将曹彬凯旋而归,给皇帝上了工作报告“奉命江南出差办工回来了”出征前赵匡胤曾许诺“待扫平南唐,当封卿为使相”凯旋途中,潘美就向即将成为大宋首例的武将宰相曹大平章事祝贺。但曹彬却一笑了之“此次南行仰仗天威,一遵庙谟,乃能成事。吾有何功耶?况使相乃极口之官乎?且太原还未平耳”13日,赵匡胤接见征南唐诸将,他有点不好意思“使相品位极矣,且徐之,更为朕取太原”果然一切都在曹彬意料之中。曹、潘相视一笑。赵匡胤问潘美为什么笑,潘美马上解释。结果皇帝就更不好意思了,马上补偿,加封曹彬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枢密使兼节度使这样的官职就从此时的曹彬开始出现在大宋官场中。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再加封宣徽北院使。节度使领宣徽使也从此时的潘美开始出现在大宋官场中。皇帝另赏曹彬铜钱50万贯。结果当天曹彬回到家,就看见满屋子的钱…曹彬突然间哈哈大笑,说出了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

    2月,吴越国王钱俶与其子钱惟浚亲自来到开封朝见大宋皇帝。而在吴越国都杭州城里,每一个吴越人都在祈祷着钱俶安全,甚至为他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造了座“保俶塔”以祈求上苍垂怜。

    但赵匡胤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他心情突然低落?还是多年征战已意兴阑珊?他对钱俶格外友善,郑重保证“元帅有克南唐常州之大功,朕很想念你。你可暂时来朝。很快就让你回去”且赵匡胤还给了钱俶另一殊荣,出人意料地派出一极其重要的人物迎接他——次子赵德昭。以往这样场合都是由大宋御弟、德昭之叔、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来主持,从无例外。

    有一次席间,钱俶当场献词一首。其中有“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行即玉楼云雨隔”之句。赵匡胤闻弦歌知雅意,立即站起,走到钱俶身旁,拍拍吴越王后背说“誓不杀钱王”后面的话就不知为何突然变得苍凉“尽我一世,尽你一世”或许是他预料到了什么吧?人只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才能决定什么。而此时离那个大雪天只有7个多月了…

    3月上旬,赵匡胤送钱俶回国。临走前给了他一黄布包着的小包袱,告诉他定要在回程路上才观看。钱俶感恩无及,主动说由我陪着您西行吧,让我当您扈从。赵匡胤摇头“南北两地风土各异。现在天马上要热了,你早早回国去吧”钱俶哭了,没想到赵匡胤会对他这样好。他请求以后让他3年一朝,来向赵匡胤谢恩。可赵匡胤仍摇头“不必这样。山川途远,来往不易。等我什么时候写信找你,你再来吧”

    就这样,钱俶回国了。途中他打开那个黄布小包袱,才发现里面全都是宋朝臣子要求赵匡胤就此留下他,不战而得吴越的奏章…自此钱俶更死心塌地臣服宋朝。史称他回到杭州后,再不在西北的殿室坐卧,永远选在偏东方。因“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违颜咫尺,敢宁居乎”且每次入贡前都先陈列贡品在自己的皇宫中,焚香礼拜后才派遣出行。

    但他不知道他的恩主、大宋皇帝赵匡胤此时已踏上了条难知祸福的返乡之路。3月9日,赵匡胤出开封,西幸洛阳。历史上并没留下什么特别冠冕堂皇定要去的理由。如定要有,那么最大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毕竟他父亲赵弘殷的安陵就在那里。那里也是他的出生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