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德险之争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德险之争篇 (第2/3页)

地。

    临行前,他弟弟赵光义照例向他请示“二哥,这次您什么时候回来”他问得自然。因每次二哥离开,他都要留守,所以要问返程日期。可这一次他等了好久,他二哥都没回答。直到他迷惑不解,抬头去看,才发现他二哥正目光沉重地凝视着他。四目交投,赵匡胤缓缓说“不必了。这一次,你跟我一起走…”开封就留给了儿子赵德昭及四弟赵光美来看守。

    13日,赵匡胤携弟来到安陵,依礼奠献号恸,左右皆泣。之后他寻视大宋的西京洛阳城。见洛阳宫室壮丽,召来河南知府焦继勋嘉奖勉励,晋升彰德军节度使。

    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赵普罢相后,虽有河阳三城节度使等名衔,其实一直闲居洛阳,再不参与任何政事。这次会面,对外宣称不过是赵匡胤借机看望下老朋友。

    可从赵普家出来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他不走了,要把国都从东京开封迁到西京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一叫李符的人上疏列举了迁都8难,但赵匡胤仿佛是铁了心,理都不理,群臣莫敢谏。只有一叫李怀忠的人小心翼翼表现了他的‘忠心‘“开封有汴渠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数十万兵丁都靠这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不可动摇”说的似有理,但赵匡胤依旧没理。他知道,真正不愿自己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果然,大贱人晋王赵光义来了。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好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己定,他回答干脆有力“迁到洛阳不行?不!我告诉你!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

    这涉及到洛阳、开封、长安这3大古代帝都名城间的差别。开封居于中原要冲,占天下漕运大利。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但开封的地理条件同时又隐含着军事上的巨大劣势。四面旷野,一马平川。只要敌人渡过黄河,它就直接暴露在敌人刀枪之下。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天下之险关。当年以李世民的玄甲精锐都对洛阳城中的王世充束手无策。长安则更是四塞之地。当年秦国正因这巨大地利优势,独抗中原六国而安然无恙。长安城更是冷兵器史上最强军队蒙古铁骑都没法正面攻破的安全保障。

    史上最长寿的2个王朝——东西周、前后汉,就都在长安、洛阳分别建都!还需要其他理由吗?还会有人反对吗?有!赵光义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法,只能进一步解释“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就是想据山河之险而除冗兵之害。学周、汉那样使天下平安”赵匡胤作为大宋开国皇帝,一切政治法令、立国之本都由他来开创。他也时刻修改着各种经实验证明不合适的东西。如让大宋后世苦不堪言的“冗兵”在开封那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安家,就必须得有大量军队保卫。而搬到洛阳或长安,就能彻底改变这一陋政!

    但赵光义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5个字。历史证明,这区区5字就彻底决定了大宋3百年的锦绣繁华、屈辱悲哀及此后不断地亡国变种之祸。这5个字的影响所及直到今天,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赵光义说“在德不在险”此言一出,史称赵匡胤不答。也就是说,皇帝陛下被这5个字震住了,没话可说。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当天大贱人赵光义从地上爬了起来,在他哥哥面前从容地走了出去。在场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胜利的是哪一个。

    更诡异的是赵匡胤当着弟弟的面无话可说,当弟弟如愿离去后,他才望着背影,对左右说出另一番话“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仍看得极准,仍雄才伟略目光如炬。但为什么你刚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